项目类型 |
项目简介 |
项目数量 |
涉及专业与产业方向 |
2023年7月批次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15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新技术和社会需求,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鼓励高校与我公司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开发大赛、训练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讲座等,鼓励开展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改研究。帮助高校提供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真实的企业级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包、开源实训平台等,开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实训课程。 要求:院校领导支持教学创新,具有前瞻意识,大力推动产学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能积极开展学生实训、实践。加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 |
15 |
不限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2个项目。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要求: (1)申报院校能够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建设新工科项目; (2)申报院校支持校企合作项目。 |
2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3个项目。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增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在高校科研、教学的正向引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要求:所在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项目负责人或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专业不限。 |
3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15个项目。面向相关专业提高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改项目。将行业最新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接到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可共享的课程及教材;构建素质、能力、知识、创新相互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项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 要求:申请人教学经验丰富,申报课程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32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确定具体课程方向,专注于某门课程、课程群或专业,形成有参考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方案完成后将是可公开、可共享的。同样地,教改方案需要包含完整的开发资料,不仅限于发表教改论文。 |
15 |
不限 |
师资培训 |
在全国选择20所高校建设教师能力提升项目,面向所在高校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授课方法、实践指导技能等培训、研修等活动。 要求:所在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项目申请人(团队)工作,并能提供组织师资培训必要条件和便利。专业不限。 |
20 |
不限 |
2023年6月批次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15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新技术和社会需求,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鼓励高校与我公司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开发大赛、训练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讲座等,鼓励开展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改研究。帮助高校提供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真实的企业级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包、开源实训平台等,开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实训课程。 要求:院校领导支持教学创新,具有前瞻意识,大力推动产学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能积极开展学生实训、实践。加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 |
15 |
不限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2个项目。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要求: (1)申报院校能够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建设新工科项目; (2)申报院校支持校企合作项目。 |
2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3个项目。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增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在高校科研、教学的正向引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 要求:所在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项目负责人或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专业不限。 |
3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15个项目。面向相关专业提高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改项目。将行业最新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接到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可共享的课程及教材;构建素质、能力、知识、创新相互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项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 要求:申请人教学经验丰富,申报课程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32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确定具体课程方向,专注于某门课程、课程群或专业,形成有参考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方案完成后将是可公开、可共享的。同样地,教改方案需要包含完整的开发资料,不仅限于发表教改论文。 |
15 |
不限 |
师资培训 |
在全国选择20所高校建设教师能力提升项目,面向所在高校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授课方法、实践指导技能等培训、研修等活动。 要求:所在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项目申请人(团队)工作,并能提供组织师资培训必要条件和便利。专业不限。 |
20 |
不限 |
2022年5月批次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25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技术热点,针对课程实训、基础教学、实训科研、技能提升等方向,与高校合作建设实训室和实践基地,提升高校专业实践环境,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助力高校打造一流的实践基地及技术中心。支持高校在相关专业,联合建设虚拟仿真平台、实训室、实践基地和技术中心,服务于高校基础教学及实训科研,同时也可以基于这些技术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认证、课程建设等,推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 |
25 |
不限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10个项目。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
10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10个项目。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增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在高校科研、教学的正向引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 |
10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20个项目。面向相关专业,推动大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改项目。将行业最新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接到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可共享的课程及教材;构建素质、能力、知识、创新相互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项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 |
20 |
不限 |
师资培训 |
在全国选择5所高校建设各类教师研修基地,面向所在地高校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授课方法、实践指导技能等培训研修。 |
5 |
不限 |
2022年4月批次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5个项目。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
5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5个项目。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增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在高校科研、教学的正向引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 |
5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10个项目。面向相关专业,推动大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改项目。将行业最新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接到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可共享的课程及教材;构建素质、能力、知识、创新相互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项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 |
15 |
不限 |
师资培训 |
在全国选择5所高校建设各类教师研修基地,面向所在地高校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授课方法、实践指导技能等培训研修。 |
5 |
不限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20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技术热点,针对课程实训、基础教学、实训科研、技能提升等方向,与高校合作建设实训室和实践基地,提升高校专业实践环境,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助力高校打造一流的实践基地及技术中心。支持高校在相关专业,联合建设虚拟仿真平台、实训室、实践基地和技术中心,服务于高校基础教学及实训科研,同时也可以基于这些技术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认证、课程建设等,推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 |
20 |
不限 |
2021年6月批次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测绘类、土木类、地理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支持高校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方向进行BIM与GIS相结合的新工科建设,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
2 |
相关学科、专业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以智能机器人为主要方向(但不限于机器人项目,其他人工智能应用相关项目也可申报),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增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在高校科研、教学的正向引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 |
6 |
相关学科、专业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面向相关专业,推动大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改项目。将行业最新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接到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可共享的课程及教材;构建素质、能力、知识、创新相互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项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 |
2 |
相关学科、专业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请参见项目指南 |
40 |
相关学科、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