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
项目简介 |
项目数量 |
涉及专业与产业方向 |
2023年7月批次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15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新技术和社会需求,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鼓励高校与我公司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开发大赛、训练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讲座等,鼓励开展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改研究,鼓励建设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课程资源包、实训平台等,鼓励开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实训课程,鼓励开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求:(1)申报院校需提供实训基地建设配套的相应场地和基本设施;(2)申报院校在专业建设、内容建设、实训安排以及项目实践上与公司互为战略合作方。 |
15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3个项目。该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由公司提供平台、移动学习工具和资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践研究与创新思维模式研究,围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及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逐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可推广的方案。要求:(1)优先考虑已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年以上经验的院校;(2)已面向全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3)已组织或有意愿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4)有专门针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计划或成果。 |
3 |
不限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2个。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申报要求:(1)申报院校能够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建设新工科项目;(2)申报院校支持校企合作项目。 |
2 |
不限 |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
设立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3个,在公司和学校指导下,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或学生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求:所在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新精神。 |
3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15个项目。此项目重点支持各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由公司提供教学环境配置、平台和资金,围绕高等院校教学资源研发,结合行业最新技术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研发、课程体系改革,形成示范性、高质量、可应用、可推广的课程或方案;或建设适合行业发展的、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要求:(1)申报人在相应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已经积累1年以上的教学经验;(2)申报课程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要求该课程至少已开设1年以上。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24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3)示范教材建设项目有教材编写经验或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优先考虑。 |
15 |
不限 |
师资培训 |
拟设立20个项目。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培训、实践研讨等多种形式,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创新思维,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申报要求:(1)项目申报人应为相关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2)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
20 |
不限 |
2023年6月批次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2个。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申报要求:(1)申报院校能够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建设新工科项目;(2)申报院校支持校企合作项目。 |
2 |
不限 |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
设立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3个,在公司和学校指导下,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或学生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求:所在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新精神。 |
3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15个项目。此项目重点支持各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由公司提供教学环境配置、平台和资金,围绕高等院校教学资源研发,结合行业最新技术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研发、课程体系改革,形成示范性、高质量、可应用、可推广的课程或方案;或建设适合行业发展的、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要求:(1)申报人在相应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已经积累1年以上的教学经验;(2)申报课程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要求该课程至少已开设1年以上。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24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3)示范教材建设项目有教材编写经验或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优先考虑。 |
15 |
不限 |
师资培训 |
拟设立20个项目。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培训、实践研讨等多种形式,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创新思维,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申报要求:(1)项目申报人应为相关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2)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
20 |
不限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15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新技术和社会需求,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鼓励高校与我公司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开发大赛、训练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讲座等,鼓励开展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改研究,鼓励建设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课程资源包、实训平台等,鼓励开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实训课程,鼓励开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求:(1)申报院校需提供实训基地建设配套的相应场地和基本设施;(2)申报院校在专业建设、内容建设、实训安排以及项目实践上与公司互为战略合作方。 |
15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3个项目。该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由公司提供平台、移动学习工具和资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践研究与创新思维模式研究,围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及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逐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可推广的方案。要求:(1)优先考虑已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年以上经验的院校;(2)已面向全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3)已组织或有意愿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4)有专门针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计划或成果。 |
3 |
不限 |
2023年5月批次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35个项目。此项目重点支持各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由公司提供教学环境配置、平台和资金,围绕高等院校教学资源研发,结合行业最新技术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研发、课程体系改革,形成示范性、高质量、可应用、可推广的课程或方案;或建设适合行业发展的、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要求:(1)申报人在相应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已经积累1年以上的教学经验。(2)申报课程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要求该课程至少已开设1年以上。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24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3)示范教材建设项目有教材编写经验或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优先考虑。 |
35 |
不限 |
师资培训 |
拟设立25个项目。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培训、实践研讨等多种形式,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创新思维,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申报要求:(1)项目申报人应为相关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2)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
25 |
不限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25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新技术和社会需求,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鼓励高校与我公司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开发大赛、训练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讲座等,鼓励开展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改研究,鼓励建设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课程资源包、实训平台等,鼓励开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实训课程,鼓励开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求:(1)申报院校需提供实训基地建设配套的相应场地和基本设施;(2)申报院校在专业建设、内容建设、实训安排以及项目实践上与公司互为战略合作方。 |
25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5个项目。该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由公司提供平台、移动学习工具和资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践研究与创新思维模式研究,围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及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逐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可推广的方案。要求:(1)优先考虑已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年以上经验的院校;(2)已面向全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3)已组织或有意愿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4)有专门针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计划或成果。 |
5 |
不限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5个。围绕产业热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各专业合作,致力于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申报要求:(1)申报院校能够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建设新工科项目;(2)申报院校支持校企合作项目。 |
5 |
不限 |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
设立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3个,在公司和学校指导下,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或学生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求:所在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新精神。 |
3 |
不限 |
2022年7月批次 |
师资培训 |
选择12所高校建设各类教师研修基地,面向所在地高校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授课方法、实践指导技能等培训研修。 |
12 |
不限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设立10个项目,为高校提供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真实的企业级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包、开源实训平台等,开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实训课程,同时鼓励高校与我公司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软件开发大赛、训练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讲座等。 |
10 |
不限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3个。在企业技术支持下利用企业平台对现有各类教材进行富媒体(音频、视频、文档等)教学资源整合改革,或双方合作,共同开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关注的“虚拟现实”专业或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行业交叉学科,并对新开设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制定虚拟现实师资培训方案和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与虚拟现实相关的师资力量和符合社会发展的VR人才。 |
3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项目2个。在企业技术支持下利用企业平台对现有各类教材进行富媒体(音频、视频、文档等)教学资源整合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技术转化平台建设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实践与研究。 |
2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8个。本项目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申报单位根据对应专业和课程的培养计划提供项目的建设内容、功能需求分析、编写实验脚本、教学设计、软件修改或优化改进意见、实验指导书编写、专业咨询等专业课题内容服务工作,但不需要参与编程实现工作。通过该项目,建设符合专业学科要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促进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和仿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8 |
不限 |
2022年5月批次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设立25个项目,为高校提供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真实的企业级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包、开源实训平台等,开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实训课程,同时鼓励高校与我公司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软件开发大赛、训练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讲座等。 |
25 |
不限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拟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项目5个。在企业技术支持下利用企业平台对现有各类教材进行富媒体(音频、视频、文档等)教学资源整合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技术转化平台建设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实践与研究。 |
5 |
不限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拟设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5个。在企业技术支持下利用企业平台对现有各类教材进行富媒体(音频、视频、文档等)教学资源整合改革,或双方合作,共同开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关注的“虚拟现实”专业或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行业交叉学科,并对新开设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制定虚拟现实师资培训方案和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与虚拟现实相关的师资力量和符合社会发展的VR人才。 |
5 |
不限 |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
面向学生设立5个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在公司指导下,由学生或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探索。 |
2 |
不限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拟设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35个。本项目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申报单位根据对应专业和课程的培养计划提供项目的建设内容、功能需求分析、编写实验脚本、教学设计、软件修改或优化改进意见、实验指导书编写、专业咨询等专业课题内容服务工作,但不需要参与编程实现工作。通过该项目,建设符合专业学科要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促进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和仿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35 |
不限 |
师资培训 |
选择3所高校建设各类教师研修基地,面向所在地高校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授课方法、实践指导技能等培训研修。 |
3 |
不限 |
2021年6月批次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申报单位与佑莘教育合作,共同开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关注的“虚拟现实”专业或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行业交叉学科,并对新开设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制定虚拟现实师资培训方案和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与虚拟现实相关的师资力量和符合社会发展的VR人才。 |
24 |
相关学科专业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技术转化平台建设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实践与研究。所在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项目负责人或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优先考虑已成功申报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单位。 |
25 |
相关学科专业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本项目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院系,由佑莘教育提供经费、VR技术、平台的支持,申报单位根据对应专业和课程的培养计划提供项目的建设内容、功能需求分析、编写实验脚本、教学设计、软件修改或优化改进意见、实验指导书编写、专业咨询等专业课题内容服务工作,但不需要参与编程实现工作。通过该项目,建设符合专业学科要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促进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和仿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30 |
相关专业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请参见项目指南 |
30 |
相关学科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