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 项目简介 项目数量 涉及专业与产业方向
2022年6月批次
师资培训 ROS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欢迎,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臂、移动底盘、无人机、无人车等许多种类的机器人上。本项目通过组织ROS培训,对ROS基本原理进行讲解,通过上机实操熟悉ros机器人开发应用的基本过程,通过项目应用案例来体验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师实践及科研水平。 3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本项目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旨在通过设立课程资助,平台提供硬件基础,协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符合新工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工作,并依据人工智能的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核心课程。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输出可供推广使用的课程资源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 1 人工智能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人工智能专业中的机器学习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该课程教学、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内容;特别是通过课程实验、实训来探索机器学习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技术、智能应用的实践方式;建设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实训、实验课程及软硬件示范。要求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课程实训实验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
师资培训 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多个方面都与智能机器人有关,许多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智能机器人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很多成果也在智能机器人上得以体现。本项目通过组织师资培训,通过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在智能机器人上的应用实践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3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理实结合、项目驱动学习的过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不能局限于机器人本体与机器人基本操作。一方面需要懂机器人原理、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操作。另一方面还需以机器人为平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需适应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设以机器人系统为主题,培养智能机器人科研人才,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能力的技术专家。输出可普遍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方案等。 1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视觉中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算法、机器视觉系统、机器视觉常用算法平台、机器视觉的应用等建设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等。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典型实验实训内容不少于4个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
师资培训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是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深度学习结合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具备自我学习的智能特性,这对机械臂式机器人操控与抓取以及移动机器人智能导航导航都尤为重要。 本项目通过组织技术培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历史与概况介绍、深度学习各类算法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抓取操控与移动机器人导航)、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在深度学习与机器人方面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工程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当下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与陪护成为社会的主题。为应对这一趋势,采用类人形设计的双臂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将机器人用于老年人的护理与陪护,及时了解老年人身体与精神健康状况,帮助身体不适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这一举措将解决社会问题,减少社会矛盾,解放社会生产力。该项目可以先从老年人护理的各场景入手如:洗衣服、做饭、穿衣、按摩等,为将来的整体养老解决方案探索方向。 1 医疗、护理、机器人工程、大数据
师资培训 机器人如果需要具备智能需要采集各种传感器信息,而视觉是机器人走向智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结合计算机视觉的机器人应用培训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尤为重要。本项目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摄像头内外参数标定、视觉开源库学习(OpenCV,PCL等等)、视觉算法介绍、基于视觉的抓取等)、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方面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际产业需求模型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驱动学习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融通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实验场景涵盖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移动导航、机器人仿真、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等。打造理论学习、课程训练、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竞赛支撑、创业辅导六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新模式。 1 机器人工程及机器人相关专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医工、工业物联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专业中核心课程、专业技术、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等核心任务,建设从专业、课程、技能、实验到实训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探索基于场景的开放、开源、模块化可重构特点的实验室建设实践;基于智能机器人运动、感知、系统和应用,进行专业课程同步实验实训课程改革。要求内容包括基于智能机器人的通识教育实训实验、专业课程实训实验和科研应用实验;综合课时规划不少于2周。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
师资培训 协作机器人的智能、易用、安全、开源、体积小等特性使其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广泛应用,全球顶级知名学府都在使用Baxter或Sawyer做科学研究(如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感知与行为、移动抓取等)。本项目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机器人发展历史与概况介绍、行为树编程培训,拖动示教培训、科研版ROS机器人基本操作)、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在协作机器人基础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以学校机器人及自动化相关学科平台为依托,开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互融合协同,实现高水平的科研支撑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协作机器人、机器人路径规划,人机交互、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运动控制等方面科学研究、应用研发和教学培训工作。双方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研发和培养人才、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共同推广研究成果产品。 1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智能制造、计算机科学等专业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学的相关内容如:机器人通识导论、机器人机构、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感知、机器人系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应用等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
2021年7月批次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视觉中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算法、机器视觉系统、机器视觉常用算法平台、机器视觉的应用等建设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等。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典型实验实训内容不少于4个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人工智能专业中的机器学习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该课程教学、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内容;特别是通过课程实验、实训来探索机器学习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技术、智能应用的实践方式;建设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实训、实验课程及软硬件示范。要求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课程实训实验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智能制造体现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新的生产模式,新的制造过程与传统的技艺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是人们所探索的方向。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入手,一步步植入智能制造的生产概念,形成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优良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生动的展示智能制造过程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过程及风险管控。其场景可以是加工、汽车、电池等生产过程。 1 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
师资培训 协作机器人的智能、易用、安全、开源、体积小等特性使其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广泛应用,全球顶级知名学府都在使用Baxter或Sawyer做科学研究(如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感知与行为、移动抓取等)。本项目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机器人发展历史与概况介绍、行为树编程培训,拖动示教培训、科研版ROS机器人基本操作)、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在协作机器人基础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机器人学的相关内容如:机器人通识导论、机器人机构、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感知、机器人系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应用等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以学校机器人及自动化相关学科平台为依托,开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互融合协同,实现高水平的科研支撑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协作机器人、机器人路径规划,人机交互、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运动控制等方面科学研究、应用研发和教学培训工作。双方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研发和培养人才、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共同推广研究成果产品。 1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智能制造、计算机科学等专业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人工智能专业中的人工智能导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该课程教学、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特别是通过课程实验、实训探索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业教学的联系和实施方式;建设基于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方向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实训、实验课程和实验室建设示范。要求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验、典型应用实验不少于4例。 2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视觉中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算法、机器视觉系统、机器视觉常用算法平台、机器视觉的应用等建设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等。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典型实验实训内容不少于4个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智能制造体现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新的生产模式,新的制造过程与传统的技艺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是人们所探索的方向。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入手,一步步植入智能制造的生产概念,形成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优良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生动的展示智能制造过程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过程及风险管控。其场景可以是加工、汽车、电池等生产过程。 1 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
师资培训 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多个方面都与智能机器人有关,许多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智能机器人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很多成果也在智能机器人上得以体现。本项目通过组织师资培训,通过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在智能机器人上的应用实践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2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专业中核心课程、专业技术、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等核心任务,建设从专业、课程、技能、实验到实训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探索基于场景的开放、开源、模块化可重构特点的实验室建设实践;基于智能机器人运动、感知、系统和应用,进行专业课程同步实验实训课程改革。要求内容包括基于智能机器人的通识教育实训实验、专业课程实训实验和科研应用实验;综合课时规划不少于2周。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面向未来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热点领域,以人工智能主要技术,如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提升机器人系统智能性,强化机器人应用能力,拓展机器人应用边界,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开展多方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积累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创新成果,合作转化和孵化创业主体。 2 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际产业需求模型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驱动学习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融通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实验场景涵盖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移动导航、机器人仿真、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等。打造理论学习、课程训练、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竞赛支撑、创业辅导六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新模式。 1 机器人工程及机器人相关专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医工、智慧服务、工业物联网
师资培训 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多个方面都与智能机器人有关,许多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智能机器人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很多成果也在智能机器人上得以体现。本项目通过组织师资培训,通过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在智能机器人上的应用实践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2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人工智能专业中的人工智能导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该课程教学、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特别是通过课程实验、实训探索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业教学的联系和实施方式;建设基于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方向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实训、实验课程和实验室建设示范。要求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验、典型应用实验不少于4例。 2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本项目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旨在通过设立课程资助,平台提供硬件基础,协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符合新工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工作,并依据人工智能的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核心课程。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输出可供推广使用的课程资源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 2 人工智能
师资培训 ROS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欢迎,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臂、移动底盘、无人机、无人车等许多种类的机器人上。本项目通过组织ROS培训,对ROS基本原理进行讲解,通过上机实操熟悉ros机器人开发应用的基本过程,通过项目应用案例来体验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师实践及科研水平。 2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人工智能专业中的机器学习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该课程教学、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内容;特别是通过课程实验、实训来探索机器学习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技术、智能应用的实践方式;建设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实训、实验课程及软硬件示范。要求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课程实训实验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面向未来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热点领域,以人工智能主要技术,如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提升机器人系统智能性,强化机器人应用能力,拓展机器人应用边界,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开展多方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积累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创新成果,合作转化和孵化创业主体。 2 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理实结合、项目驱动学习的过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不能局限于机器人本体与机器人基本操作。一方面需要懂机器人原理、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操作。另一方面还需以机器人为平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需适应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设以机器人系统为主题,培养智能机器人科研人才,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能力的技术专家。输出可普遍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方案等。 2 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科学与技术
师资培训 ROS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欢迎,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臂、移动底盘、无人机、无人车等许多种类的机器人上。本项目通过组织ROS培训,对ROS基本原理进行讲解,通过上机实操熟悉ros机器人开发应用的基本过程,通过项目应用案例来体验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师实践及科研水平。 2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机器人学的相关内容如:机器人通识导论、机器人机构、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感知、机器人系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应用等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以学校机器人及自动化相关学科平台为依托,开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互融合协同,实现高水平的科研支撑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协作机器人、机器人路径规划,人机交互、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运动控制等方面科学研究、应用研发和教学培训工作。双方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研发和培养人才、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共同推广研究成果产品。 1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智能制造、计算机科学等专业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专业中核心课程、专业技术、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等核心任务,建设从专业、课程、技能、实验到实训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探索基于场景的开放、开源、模块化可重构特点的实验室建设实践;基于智能机器人运动、感知、系统和应用,进行专业课程同步实验实训课程改革。要求内容包括基于智能机器人的通识教育实训实验、专业课程实训实验和科研应用实验;综合课时规划不少于2周。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学的相关内容如:机器人通识导论、机器人机构、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感知、机器人系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应用等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1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请填写项目主要内容简要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理实结合、项目驱动学习的过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不能局限于机器人本体与机器人基本操作。一方面需要懂机器人原理、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操作。另一方面还需以机器人为平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需适应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设以机器人系统为主题,培养智能机器人科研人才,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能力的技术专家。输出可普遍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方案等。 2 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科学与技术
师资培训 协作机器人的智能、易用、安全、开源、体积小等特性使其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广泛应用,全球顶级知名学府都在使用Baxter或Sawyer做科学研究(如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感知与行为、移动抓取等)。本项目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机器人发展历史与概况介绍、行为树编程培训,拖动示教培训、科研版ROS机器人基本操作)、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在协作机器人基础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学的相关内容如:机器人通识导论、机器人机构、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感知、机器人系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应用等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验实训体系、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等。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不少于32课时,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不少于10课时。面向全国共享教学讲义、典型教案(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包含PPT、word、教学视频)、课程项目源码等。 2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际产业需求模型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驱动学习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融通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实验场景涵盖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移动导航、机器人仿真、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等。打造理论学习、课程训练、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竞赛支撑、创业辅导六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新模式。 1 机器人工程及机器人相关专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医工、智慧服务、工业物联网

资料下载

企业宣讲

师资培训

优秀项目案例

项目立项名单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 承担学校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型 批次
202102266001 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机器人系统实验室建设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建筑大学 喻明富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2 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机器人系统实验室建设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程大学 张兰勇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3 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工业大学 沈浩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4 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专业核心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 杨春曦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5 2021年第2批-安徽工业大学-面向社会所需求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器视觉课程建设-吴浩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工业大学 吴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6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工程学院 刘丽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7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大学 黄伟杰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8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 王宇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09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内容建设与实验室建设改革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工业学院 苏睿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021年第二批
202102266010 ROS原理与应用师资培训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师范大学 王晶晶 师资培训 2021年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