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
项目简介 |
项目数量 |
涉及专业与产业方向 |
2023年6月批次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拟设立10个项目。结合高校现有教学条件,通过量子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赋能改造,优化新工科实践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实训教室、人才培养基地。(1)拟设立实践条件建设项目5项,支持合作院校面向量子信息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物理、数学、化学、金融工程、人工智能等理工类专业建设“量子计算 学科”融合的实训教室,助力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2)拟设立实践基地建设项目5项。本源量子授权学院挂牌量子计算人才实践基地,双方在量子信息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物理、数学、化学、金融工程、人工智能等理工类专业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合作,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创业平台,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实训-见习/实习”的模式,向量子计算应用产业输送优秀人才。 |
10 |
量子信息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物理、数学、化学、金融工程、人工智能等理工类专业 |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 |
拟设立创新创业联合基金5个项目。支持合作院校针对量子计算应用研究设立基金,探索在各场景的量子计算算法研究及应用,支持各合作院校参与国际国内量子计算相关赛事,助力高校探索教赛融合、研用一体量子计算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共建量子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培养量子计算创新人才。 |
5 |
量子信息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物理、数学、化学、金融工程、人工智能等理工类专业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共设立5个项目。引进量子计算前沿技术及应用平台,融合行业人才培养最新要求,支持合作院校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可共享、可复制的课程体系资源并推广应用。 |
5 |
量子信息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物理、数学、化学、金融工程、人工智能等理工类专业 |
师资培训 |
共设立5个项目。围绕量子计算产业技术热点,协助提升一线教师的技术和课程建设水平。开展线上线下师资培训会,包括面向高校教师的线上培训模式和集训营培训模式,助力院校培养具备量子计算相关知识及实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提升院校产学研融合实力。 |
5 |
量子信息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物理、数学、化学、金融工程、人工智能等理工类专业 |